自2020年12月份下旬爆出的汽車芯片短缺問題,仍然籠罩在汽車業(yè)頭頂,直接導致7月產銷量低迷。
芯片供應一波三折
根據乘聯會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7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批發(fā)銷量為150.7萬輛,同比下滑8.2%,環(huán)比下滑1.9%;產量152.9萬輛,同比下滑9.5%,環(huán)比下滑1.6%。
在東北證券分析師李恒光看來,7月產銷量低迷主要是汽車芯片短缺。據透露,今年3月芯片廠商瑞薩工廠著火、恩智浦遭遇暴風雪,導致全球汽車芯片緊張加劇,原本6月底生產端已經恢復,不過7月初馬來西亞疫情暴發(fā),而全球汽車芯片的封測產能很大比例都在馬來西亞,導致主要芯片大廠的封測產能受到沖擊。
日前,長城汽車內部人士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上半年因為晶圓供應較少導致芯片出現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目前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馬來西亞政府加強疫情管控,導致封測廠無法正常生產。除微芯科技,其他五大芯片廠在馬來西亞都有封測廠,目前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上汽集團方面亦坦言,缺芯對國內影響確實不小,“據了解,目前行業(yè)庫存整體繼續(xù)下降,龍頭自主品牌庫存普遍只有1個多月,一些走俏品牌甚至是零庫存且訂單持續(xù)積壓。
兩大車企最新公告也顯示,長城汽車7月產量8.9萬輛,環(huán)比減11.82%;批發(fā)9.2萬輛,環(huán)比減9.05%。上汽集團7月銷量為35.25萬輛,同比下滑22.95%,環(huán)比增長7.3%。
直接找CEO要貨
市場分析機構海納國際集團的最新研究顯示,7月份的芯片交貨期(從訂購到交貨的時間)較上月增加了8天以上,達到20.2周。這是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跟蹤該數據以來最長的等待時間,意味著全球芯片短缺問題持續(xù)惡化。
該報告還稱,微控制器、控制汽車、工業(yè)設備和家用電子產品功能的芯片短缺數量在7月份出現激增。而這類芯片的交貨時間現在是26.5周,正常情況下,這一周期為6到9周。
國內某中型汽車主機廠采購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一輛普通汽車至少安裝40多種芯片,高端車型則需要150多種。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主流汽車廠商使用的國產芯片替代較少,絕大多數向國際廠商采購芯片,有的占比在99%以上。相比去年底,目前某些芯片供應價格已經漲到了10倍,即便如此仍然高價也搶不到貨,大家只能被迫等待。
上汽集團方面更是透露,現在是直接和芯片廠打交道,“千方百計通過外方拿貨,憑借與他們有多年合作經驗,我們和CEO(首席執(zhí)行官)們視頻會議,能多拿就多拿。”
國產代替大勢所趨
汽車行業(yè)“缺芯”還將持續(xù)多久?
對此,長城汽車內部人士預計,由于芯片封測偏向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所以只要疫情得到控制,芯片供應很快就能恢復,現在的影響是短期的,公司也在積極溝通。
李恒光則判斷,近期芯片大廠封測產能已在陸續(xù)恢復,預計8月好于7月,9-10月芯片供給有望完全恢復正常水平。隨著今年4季度汽車芯片短缺情況徹底好轉,當季行業(yè)或超預期。
從中長期來看,芯片短缺正在反向促進國產電子汽車芯片自主代替的大趨勢。此前,加速布局汽車半導體產業(yè)的上市公司全志科技就曾透露,公司在后裝芯片市場占比較高,現在主要跟傳統(tǒng)汽車廠商合作多,一部分的芯片份額分給了國內廠商。事實上,傳統(tǒng)車企用了之后發(fā)現還不錯,也會傾向用國內的產品。這個過程中,通過傳統(tǒng)車企的使用反饋,公司不斷迭代完善產品,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事實上,公司已經在和一些合資品牌談合作,有一些已經進入驗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