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特斯拉被拼多多當槍用了 合法就行了?如果起訴誰會贏

2020-08-19 10:22:21 來源:虎嗅網

“你要買這個?去拼多多看看吧,那便宜很多。”

這恐怕是很多人在如今網購之前會聽到的“建議”,身邊的朋友在“成功下車”后向你推薦著拼多多“不可思議”的低價正品。理論上說,消費者能夠以更加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原裝正品”是一件好事,如今的拼多多也正是依靠“價廉”來實現(xiàn)的“破圈”,利用各種“補貼”形式吸引了大量流量,并因此獲得了資本圈的重金認可。

巨額的補貼、大量的用戶、飆升的市值,似乎讓拼多多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了。

7月21日,拼多多發(fā)起“萬人團購特斯拉”活動,宣布僅用25萬就可以購買一臺特斯拉官方售價為27萬多的“Model 3 2019款標準續(xù)航后驅升級版”。對此,特斯拉在當天就發(fā)布了聲明表示:“我司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就該團購有任何合作,也沒有任何形式的委托銷售服務,亦未就此活動向他們銷售過任何本司生產車輛。”

然而消費者們似乎并未在意特斯拉的官方聲明,7月26日零點,團購活動正式開始,最終有5名用戶搶到了下單資格,并隨后向拼多多團購組織方“宜買車”商家全額25萬多的購車費用。

隨后事情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

8月15日,此次團購的一位“幸運兒”被特斯拉拒絕交付車輛,因為他在交付之時向特斯拉工作人員提及了“車款是由宜買車工作人員代為下單”,而這樣就違反了特斯拉訂購協(xié)議中“禁止轉賣”條款,所以特斯拉選擇拒絕向用戶交付車輛。

此事一出,便引起了網絡上的熱議,很多人認為“拼多多補貼用戶買車,特斯拉憑什么不給交付”。

隨后,拼多多又打出了“感情牌”,認為拼多多向用戶補貼2萬元購車,其購車流程是在特斯拉官網進行,并未違反“禁止轉賣”條款。并最后嘲諷特斯拉“店大欺客”,應該積極善待消費者,表示支持消費者維權。

拼多多的“發(fā)聲”,讓事情發(fā)酵到了輿論浪尖。網友們關注重點的一下子從“事件本身”轉向了“消費者倒霉”一側,并因此表示對特斯拉的“無情”不解。甚至有消息爆出,“幸運兒們”打算起訴特斯拉,要求交付車輛。

8月17日,特斯拉官方對此事發(fā)出了官方聲明,表示“如果消費者愿意通過特斯拉的正規(guī)途徑重新下單,我們將對消費者因此產生的時間與精力損失提供相應的彌補。”

特斯拉支持因被團購活動誤導而無法交車的消費者向活動方維權,并將盡所能的為消費者提供所需的法律援助,我們也非常希望并真誠的歡迎消費者能夠繼續(xù)選擇特斯拉,成為我們的車主。

如果消費者愿意通過特斯拉的正規(guī)途徑重新下單,我們將對消費者因此產生的時間與精力損失提供相應的彌補。

特斯拉一直堅持直營模式,因為我們相信直營模式是真正符合消費者最大利益的,在直營模式下無論走進特斯拉的哪一家門店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價格,一個首次購車的消費者也不會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被宰,不會因為銷售渠道復雜而買到來路不明的產品,更不需要為了拿到一個“最低價格”辛苦的去跨省提車。

一路走來,我們遇到過數(shù)不清的質疑、挑戰(zhàn)和阻力,但我們仍然選擇堅守理念,建設好我們的直營體系,希望能夠讓消費者享受到這種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購買體驗。

合法就行了?

拼多多聯(lián)合“宜買車”的此番團購操作。首先特斯拉并未予以授權和委托,其次整個團購實際上僅有5名用戶可以下單購買,所以名義上特斯拉可以追究拼多多“侵犯商標權”和“虛假宣傳”。

但是問題是,拼多多代購(待夠)的確實是特斯拉正品車輛,所以“商標侵犯”就談不上;另外在海報宣傳頁中并未提及與特斯拉合作,所以“虛假宣傳”也很難認定。

本質上,團購活動本身并沒有明確的“違法”行為。

然而此次團購,表面上看是“用戶購買特斯拉車輛,拼多多聯(lián)合‘宜買車’予以補貼2萬”,但其實等同于“拼多多聯(lián)合‘宜買車’正價購入特斯拉車輛,并減少2萬賣給消費者。”

即從規(guī)則和操作上看,拼多多的團購并未觸及“轉賣”的條款,但實際結果上看,拼多多一不生產該車輛,二沒有得到特斯拉的授權或委托就售賣特斯拉汽車,三特斯拉采用的是直營模式,本質上拼多多的“25萬購買特斯拉Model 3”是不折不扣的“投機取巧”行為。

有些人可能會疑問了:那又怎么了?特斯拉為何有錢不賺,非要“為難”消費者。

首先,我們將視角拉高,把整個拼多多團購特斯拉事件換個維度看。

整個團購活動可以這樣總結:拼多多聯(lián)合“宜買車”花費10萬(5輛車,每輛2萬補貼)成本,利用特斯拉的“名”,得到了無數(shù)的流量和眾多消費者的信息;“宜買車”公司被市場所知道,并且以“低于市場價格出售車輛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消費者浪費了時間、精力成本,甚至還可能最終無法獲得拼多多的2萬元補貼;特斯拉則遭受“吃瓜群眾”的無理譴責,還要最終為拼多多“擦屁股”,給用戶一定補償。

所以就不難解釋為何整個事件中,拼多多和“宜買車”一直處于一種“悠然自得”的態(tài)度,并且高舉“消費者利益”“正義”大旗,用各種手段“碰瓷”特斯拉,絲毫不慌;而反觀特斯拉一直處于一個被動狀態(tài),被人侵犯了利益,還要被輿論所謾罵。

其次,之所以特斯拉先“提醒”消費者,再“拒絕交付”,最后“補償消費者”,正是因為一旦拼多多這套“玩法”被市場所認可,那么特斯拉將會遭受巨大損害,而并非網友口中“有錢為何不賺”的邏輯。

特斯拉采取的直營模式可以算作是特斯拉的“商業(yè)價值”之一。雖然這種模式任何企業(yè)都可以采用,但是特斯拉構建這一整套完整的體系,以及最終產生的市場影響,是特斯拉為之堅持和經營多年的成果。尤其在汽車領域,幾十年來構建成的體系都是4S店經銷商等銷售模式,特斯拉為打破這套模式付出的成本并不低。

這套模式最大的優(yōu)點即是將“消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與特斯拉“從不在商業(yè)營銷廣告投錢”一個思路。

大部分買過車的人都有過這樣一段經歷,先是在網絡上查詢各種資料,然后去多個4S店去詢問價格和優(yōu)惠,最終在各種“坑人”的消費套餐中,選擇“被坑最少”那個,美其名曰買到了最實惠的車輛。“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道理誰都懂,傳統(tǒng)汽車銷售模式中,中間商賺取差價是眾人所知的,售后部分的“坑人”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絕大部分消費者最終選擇了“斯德哥爾摩候群癥”,只要坑的少,就是賺。

在特斯拉直營體系中,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減去所有中間商的差價部分,節(jié)省消費者購車時大量的時間成本”,可以讓消費者到任何一個店體驗了解車輛后,以絕對統(tǒng)一的價格在線上花費5分鐘完成購車操作。

舉個例子,在疫情期間為何特斯拉的銷量幾乎沒怎么受到影響,正是因為在那個時間段,消費者更加不愿意出門跑到多家4S店去詢問價格。但特斯拉反正全國任何一家店都是統(tǒng)一售價,怎么買都“不虧”。

最后,消費者被特斯拉“坑”是某種輿論帶的風。實際上,雖然消費者的確受到了時間、精力損失,但是整件事有問題的是拼多多、“宜買車”方,消費者完全可以向他們提起訴訟,要求賠償,而非特斯拉。

特斯拉、拼多多,誰會贏?

當然,有人肯定依然認為消費者應該起訴特斯拉,以確保自己的權力。那么我們再換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法律作為國家統(tǒng)治的工具,是人為制定的,也就必定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所以才會有隨著時代變化,法律不斷進行修訂更改。但是有一個核心是確定的,即法律最終實現(xiàn)的目標是“規(guī)范社會經濟行為,促進整個社會健康向前發(fā)展”。

那么我們回到事件本身,如果最終法院判“特斯拉敗訴”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這種結果下,即判定拼多多該行為“合理”,也就是說拼多多以后可以“肆無忌憚”對各大品牌進行“碰瓷”。先前拼多多對“LA MER海藍之謎”、“戴森”、“蘋果”等諸多知名品牌都采取過類似的操作,只不過最終并未像特斯拉這樣走進輿論浪尖,導致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如今如果拼多多在“碰瓷”特斯拉一事中,得到了法院的支持,那么以后拼多多將可以恣意“擾動”各大品牌的“經銷模式”以及“神圣的定價權”。也就是拼多多可以“借用”各大品牌的影響力,換取自己的流量和利益。

如果這樣的模式最終受到了法律的認可和保護,那么今后各大品牌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