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促進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fā)展”,并首次將數字經濟專門列為一段。報告中提出,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fā)展、豐富人民生活。
作為超大型城市,成都在數字經濟建設方面情況如何?事實上,早在2017年,成都就開始了公共數據市場化運營的探索,并形成了運營載體、運營平臺、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等方面體系化的成果。那么,這些公共數據是如何被“盤活”,又是如何服務社會發(fā)展和民生生活的?日前,記者走入成都市大數據集團,探訪公共數據運營的“成都模式”。
讓數據“跑起來”
成都率先探索公共數據運營
長期以來,公共數據是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眾多企業(yè)最迫切需要的信息來源,企業(yè)對公共數據資源的需求涉及到自然人、企業(yè)、城市空間地理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普惠金融、社會誠信、精準營銷、新零售經濟等領域的企業(yè)把公共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迫切希望得到數據支持,以打造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yè)態(tài)。
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如何盤活公共數據、讓數據跑起來?面對這樣一個難題,成都市大數據集團相關負責人肯定地說:“企業(yè)可以來找我們,我們有可能滿足對方需要的數據資源?!边@個篤定回答的背后,是成都的創(chuàng)新實踐。成都市政府早在2017年就認識到了數據資源流通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的重要價值,授權成都市大數據集團搭建并上線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用實際行動支撐企業(yè)創(chuàng)新、服務社會民生。
讓企業(yè)知平臺、用平臺、喜歡用、愿意用
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家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單位,成都市大數據集團搭建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企業(yè)更方便的用到政府數據,激發(fā)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活力。
據成都市大數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向浦發(fā)銀行成都分行提供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息、企業(yè)高管信息、網約車核驗、地鐵逃票信息等30余類數據服務,支持開展銀行內部員工精準畫像、員工風險識別等,助力銀行將員工內控前置。通過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向成都深駕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駕駛證信息、交通違法信息等數據資源,輔助其在汽車租賃企業(yè)中更好識別和判斷業(yè)務主體風險,提升汽車租賃業(yè)務線上化和數字化程度。通過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向成都信通公司提供個人身份證驗證服務,支持成都信通公司承建運營的成都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個人身份核驗,輔助成都信通公司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通關、金融、外匯、信保等各項綜合服務,促進成都信通公司有序打造跨境電商數字經濟產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
成都市大數據集團相關負責人補充道:“截至目前,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已完成17個政務部門共109類,7499.8萬條無條件開放數據接入;通過授權運營機制,完成40個政務部門共457類,約1.65億條數據的按需供給,共計2.4億條數據。已形成標準化數據API產品和沙箱模型服務60個,聚引接入公安部、交通運輸部、銀聯(lián)等數據API服務62個。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已支撐新經濟企業(yè)打造了涵蓋數字證書認證、企業(yè)內控智審、車輛違法信息查詢核驗等40余個落地應用場景,平臺正在依托充實的數據資源和專業(yè)的數據服務助力我市智慧蓉城項目建設”。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劉泰山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