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qū)域 >

除了“霸主”萬邦 鄭州農批業(yè)還有不少“諸侯”

2022-07-28 07:54:39 來源:河南商報

鄭州農批的新老交替,絕大部分是踩著老市場的衰敗節(jié)點順勢做出的新市場承接。

一個新市場的成功,背后以一個老市場的消亡為代價。這中間,充滿了成王敗寇的一聲嘆息,更激蕩著江湖的無情廝殺和生死博弈的商業(yè)哲學。

鄭南

“十八里河的水果,郭小寨的肉,楊垛的菜”

2011年,小李莊村領導楊國強雄心勃勃,集資2億元,從侯寨鄉(xiāng)羅溝村拿地150畝,籌建了號稱鄭州西南最大的農貿批發(fā)市場。羅溝市場開業(yè)幾年后,城區(qū)內的雙河市場、崗劉市場先后搬遷,商戶流向羅溝市場,一舉將市場從培育期趕至紅火期。但市場最終走向終結,亦是源于一場外遷。運勢沒有維持多久,該項目被劃入華僑城征地范圍,只經營5年多,市場以斷路封門的不體面方式,匆匆關停。

老市場關閉,卻成就了新市場。從羅溝鄭州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流出的這800多家商戶,喂飽了周邊市場。整個市場60%以上的商戶,跟著領頭人往西南走了8公里,看上了郭小寨。彼時這是報廢車站空下來的閑置地塊,領頭人手握商戶資源與地塊持有人談合作,后者提出愿遷此的商戶數量必須達到六成,才同意合作。于是,就有了后來的郭小寨農貿市場。

而羅溝市場大部分蔬菜商戶,則搬到了位于楊垛的侯寨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扎根萌芽。

2018年底,鄭北的三大農批毛莊、陳砦、萬邦新綠地被要求外遷,超千家商戶搬遷至南四環(huán)手拉手集團的鄭州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遺憾的是,幾方利益分配不均,市場被封門破路,商戶不得不再次舉家搬遷,這次四散外溢到了鄭南的十八里河農產品配送中心、侯寨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等。

抓住時機的十八里河農產品配送中心,趁機吸納外溢商戶,補齊補足了蔬菜、水果等業(yè)態(tài),憑此躍升為僅次于萬邦之后的鄭州第二大農批市場。

幾次搬遷下來,自發(fā)形成了如今“十八里河農批為龍頭、侯寨農批與郭小寨農批齊頭并進”的鄭南農批市場格局。行業(yè)里流傳,“十八里河的水果,郭小寨的肉,楊垛的菜”,各自差異化經營,形成犄角之勢。

鄭北

“遷”出來的“三強”和有政府加持的“后起之秀”

精準地踩著每一個老市場搬遷的節(jié)點,奠定了今日之萬邦一步步做大做強的基石。而如今的鄭北批發(fā)三強——中部兩岸海鮮果蔬港、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信基調味食品城,亦是借助老市場外遷紅利,才站在了金字塔尖。

中部兩岸海鮮果蔬港的成立,就是死死咬住了緯三路水產市場的外遷。2015年底緯三路水產市場搬遷,因為商戶搬得七零八落,只是奠定了中部兩岸海鮮果蔬港的雛形,但經營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8年底,毛莊蔬菜批發(fā)市場、陳砦蔬菜批發(fā)市場的搬遷,則一舉將中部兩岸推向一鋪難求的高位。

當下營收超千億的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則是為了配合2012年鄭州市場外遷政策,由原長興路鄭州水產大世界整體搬遷而來。這是業(yè)內為數不多的絕佳搬遷案例,成功之處在于,新市場由老市場大股東一起出資組建,大家伙出錢合力辦市場,牢牢鎖住老市場大戶,繼而帶動中小戶跟著搬遷。

亞洲最大的調味品市場信基調味食品城,中間亦是幾經搬遷。最早追溯至1994年成立的東三街黃河食品城,操盤人李喜慶敏銳覺察到了老市場空間限制以及調味市場的空缺,于是將黃河食品城的調味品商戶單獨分離出來,搬遷至北環(huán)長興路,命名為鄭州調味食品城,與當時的鄭州水產大世界隔路對望。幾年后,李喜慶再次意識到市場的空間受限,主動北移3.8公里,落子老鴉陳,籌建了如今的信基調味食品城。

三強之外,鄭北還有一個“后起之秀”——位居大河路的鄭州智慧農產品中心,是鄭北唯一有政府加持的農批項目。該市場掌舵人,原是毛莊蔬菜批發(fā)市場總經理,現有商戶自然也多出自老毛莊市場。

鄭西

農批洼地的命運有望改寫,廣武最有“冠軍相”

過去,鄭西一直是農批洼地,這個局面,或將因為廣武農產品批發(fā)大市場為首的鄭西三大農批集中面市,而最終被改寫。

鄭西農批市場三強中,目前最為成熟的當數順揚農副產品配送中心。它位居西四環(huán)以西,占地約50畝,特色主打業(yè)態(tài)是蔬菜,現有商戶數量為100多家。規(guī)模并不大,卻憑借耐打的蔬菜業(yè)態(tài),在鄭西農批圈打出了一番天地,不容小覷。

順揚市場亦是成于市場外遷。2020年,梧桐街農貿市場搬遷,商戶無處可去,須水工業(yè)園得到消息,提前布置、順利承接,創(chuàng)造了老市場搬遷成就新市場的完美案例。

農業(yè)西路農貿市場,則命運坎坷。其所在地塊歸屬鄭州三棉紡織有限公司,元通集團實控人姜克生租賃后建起了基建市場,后元通資金鏈斷裂,將市場抵債給了債權方。債權方本不是開辦市場的圈內人,接手后運營吃力,為轉型自救,后來將其中一處開發(fā)籌建了如今的農業(yè)西路農貿市場。

最有“冠軍相”的當數廣武農產品批發(fā)大市場。論體量,除了萬邦外,無人能與之匹敵,總占地400畝,總建面28萬平方米,堪稱鄭西農批區(qū)域之王;論政策,它又是政府支持建設的一級農批項目,今年4月鄭州市政府出爐的十大民生實事提到“建成一級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1個”,圈內人篤定說的就是它,同時鄭州在一級農批上確實需要再造一個萬邦,以分擔風險;論經驗,操盤團隊多數在行業(yè)深耕多年,有的來自毛莊,有的來自羅溝市場或大中原果品市場,兼具商戶資源和運營實力。

或許,這些躍躍欲試的鄭西農批項目,需要的只是一個時機。

記者手記

硬件更好、運營更良性的農批市場,才能笑到最后

看得見的是,農批格局生變的關鍵因素在于搬遷,肉眼可見因搬遷致老市場夷為平地或新市場拔地而起;看不見的是,圍繞搬遷,常常會引發(fā)行業(yè)無序內卷和白熱化爭搶。

為了爭奪商戶,業(yè)內慣用的方式就是現金補貼、購買股份。

省外也并不少見這樣的案例。成都海吉星在整體搬遷時,曾遭遇地利集團聚合市場狙擊,后者砸重金補貼或者占股形式,一夜間挖走海吉星蔬菜商戶;再后來,聚合市場與濛陽市場為搶商戶打起了現金補貼戰(zhàn),累計補貼金額數億元。

鄭州同樣沒能逃脫現金挖商戶的行業(yè)魔咒。當年二環(huán)支路果品市場搬遷時,大中原果品市場攻勢凌厲,砸錢買下商戶——車輛進門費是老市場的十分之一;老市場收占位費1500~2000元,大中原收800元;老市場年收租金2.5萬~7萬元,大中原前兩年免費。再后來,為了爭奪大中原市場商戶,萬邦如法炮制,重金買走市場股份,搬一個商戶最低給8萬元補貼,一夜間幾乎抽空大中原。

歸根結底,這源于行業(yè)低門檻、資本的無序和友商內卷。源頭上,需要在規(guī)劃上進行明晰。

事實上,鄭州相關政府部門已經謀劃了農批發(fā)展規(guī)劃,從鄭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合理規(guī)劃建設農批市場,既遵循市場自由競爭規(guī)律又避免分布不均、惡性競爭,實現多點布局、和諧共存。

行業(yè)也在朝著有序和規(guī)范發(fā)展,硬件更好、更智慧化、運營更良性的農批市場,才能笑到最后。(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李興佳)

標簽: 鄭州農批格局生變 農批市場 笑到最后 萬邦一家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