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部分銀行也開始積極布局北交所投資。據了解,首批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已于11月19日在部分銀行渠道開售。
銀行上線北交所首批基金
11月16日,華夏、廣發(fā)、匯添富、易方達、南方、嘉實、大成、萬家基金等8家公募紛紛發(fā)布招募說明書和份額發(fā)售公告:最低1元認購、每只產品5個億限購、總共40億元限額的發(fā)行“大戰(zhàn)”在11月19日正式打響。
一般而言,基金托管行也是基金的主代銷渠道。調查發(fā)現,部分銀行員工近日已化身基金“代言人”,大力推廣代銷北交所主題基金。
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介紹稱:“我行已于11月19日上線8支北交所創(chuàng)新基金,市場熱度較高,您可重點關注。單支限購5億元,有可能配售。”
“最近咨詢北交所基金的客戶較多,主要是大家比較關注北交所的成立,加之開市首日表現不俗。”上述股份行客戶經理表示。
據了解,首批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設置的投資范圍大體相似:封閉期內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100%,其中港股通股票不超過股票資產的20%,基金投資于北交所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每個封閉期結束前的兩個月至開放期結束后兩個月內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從上述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看,此次上市主題基金皆為混合型基金,風險收益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部分基金將該產品風險等級定位R4級別。在產品風險提示中均提及:該類基金將投資北交所股票,需承擔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guī)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轉板風險、投資集中風險、經營風險、退市風險、股價波動風險、投資戰(zhàn)略配售股票風險等。
不少理財經理表示,目前市場對新產品關注度較高,加之北交所開市首日表現不俗,不排除首批基金熱賣。而單支產品限購5億元的設定,增加了“一日售罄”或開啟比例配售的可能性。
但有部分理財經理認為,“投資北交所主題基金更需要防范投資風險。”
“北交所主題基金投資標的是一些偏中小市值的企業(yè),盡管企業(yè)盈利能力不錯、成長性高,但是風險也較高。普通投資者應在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以內理性購買。”某國有大行理財經理建議,“在選擇北交所主題基金時,可以將基金管理人在科技領域或者新三板的投資研究實力作為一個重要考量指標。”
理財子公司瞄準投資“新賽道”
近年來,提速布局權益市場的理財子公司也開啟“掘金”于北交所新賽道。“北交所開市后,我們將積極關注和跟進北交所各項進展和各類信息。”部分銀行內部人士表示,未來或將開展直接投資北交所主題理財產品。
中小企業(yè)歷來都是銀行理財公司的主要關注對象之一。當前,多家理財公司正通過發(fā)行科創(chuàng)主題產品等方式加大對科技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支持力度。
以招銀理財首只純權益類產品“招卓滬港深精選周開一號”為例,截至三季度末,該產品主要投資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專精特新”公司、新制造及新能源板塊等標的。此外,多家理財公司已在產品方面布局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今年10月份,中銀理財發(fā)行“中銀理財-專精特新啟航FOF策略(年年開)2021年01期”產品,圍繞“專精特新”主題尋找投資機會。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由理財公司發(fā)行包含“科技創(chuàng)新”字樣的產品達34只,產品的類型主要以混合類為主,風險等級為三級。
“在北交所設立之初,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進行一些準備工作。”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表示,首先是提高投研能力。此外,未來理財公司或也會發(fā)行類似主題理財產品,因此需要學習挖掘‘專新特精’企業(yè)的投資潛力。
北交所的設立為理財市場提供更多具備高成長潛力的優(yōu)質標的,給銀行理財權益資產配置帶來更多可能性,但也面臨一定挑戰(zhàn)。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首先是風控問題,北交所標的風險較高;其次是投資周期問題,理財產品具有較大的流動性進出需求。
對此,盤和林建議,“銀行理財產品設計的時候可以考慮引入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對沖,也可以通過投資ETF指數基金的方式,分散目標標的風險;對于投資周期,可以采用混合投資模式,在權益和固定收益流動性產品方面做平衡。”(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