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產(chǎn)經(jīng) >

今日熱文:「文化·旅游」秋游馬啣山

2022-12-12 10:02:20 來源:瀟湘晨報

秋游馬啣山

朱越

馬啣山


(資料圖)

馬啣山為甘肅省榆中縣與臨洮縣交界之分水嶺,祁連山從千里河西逶迤而來,于臨洮駐足停歇,即是馬啣山。因其高聳,形成了臨洮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廣袤連綿的群山,多樣的地形地貌,山高、峰奇、水秀、石異是馬啣山的特質(zhì)。特別是一到金秋季節(jié),這里的景致更加引人入勝。

聽朋友說馬啣山海拔較高,對于喜愛爬山的我,聽完后更加心向往之。

秋日的一個周末,我們一家從臨洮縣城出發(fā),二十多分鐘后,駛?cè)肫浙y公路。窗外,山村的晨霧匯集在一起,又?jǐn)U散開來,彌漫著整個山村。這時,寧靜的山村還在沉睡,晨霧神不知鬼不覺地為這位體態(tài)婀娜卻仍在熟睡的美麗少女蒙上了一層潔白樸素的面紗。

為了爬馬啣山,我開始在網(wǎng)上查閱相關(guān)的資料。馬啣山屬祁連山余脈,主峰海拔3670米,山頂如平川,寬約8公里至10公里,長約40公里至50公里,為榆中縣與臨洮縣交界之分水嶺,距榆中縣城西南25公里,距臨洮縣城30多公里,以高山寒帶凍土地貌為主要景觀特征。

馬啣山氣候、植被垂直性分布非常明顯,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每年盛夏可見到山頂白雪飄、山腰百花艷、山下綠波蕩的奇妙景觀,真可謂“一日歷四季,十里不同天”。

馬啣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流傳有大石馬、小石馬、石棺材、金龍池等民間傳說。馬啣山原名空頭山,后以“山有野馬數(shù)群,土人圍之,馬皆化為石”傳說故事改名馬寒山,相傳漢武帝西巡時來過此地。據(jù)《榆中縣志》記載:唐代《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中稱馬啣山為“薄寒山”;宋、明稱“馬啣山”;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肅莊王朱楧將“馬啣山”辟作避暑山莊;清代稱“馬寒山”,以“寒山積雪”列入臨洮主要景觀之一;民國年間改稱“馬啣山”,沿用至今。

馬啣山是甘肅東部黃土塬的最高峰,在馬啣山主要有兩大自然景點(diǎn):金龍池和石景峽,是驢友們最喜愛的打卡地,有徒步的,有自駕車的,有騎自行車的,有騎摩托車的,抵達(dá)的季節(jié)也各有不同,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登山的人,景色因季節(jié)而各異,山花爛漫,云遮霧繞,牦牛獨(dú)閑,群峰拱翠,一派雄奇蒼涼的高原風(fēng)光。

上山路上,我舒展腰身,大口大口貪婪地呼吸著這山里的清新空氣,細(xì)細(xì)地、全方位地瀏覽著周圍的景色。

沒想到馬啣山的風(fēng)景是如此的美麗,從2600米到3600米,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景致也變得不同。山腳下的梯田,山谷中的小葉柳、荊棘叢,半山上的杜鵑林、灌木叢,山頂濕漉漉的草原,大石灘,還有山頂?shù)姆e雪,牲畜的足跡,置身其中,足以令人忘卻疲累,深深陶醉。

我很早的時候就聽人說過,這座山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有高山杜鵑,開得繁盛燦爛,在陽光白云下,會更清麗,更清靜地綻放,把色彩演繹到極致的美。只是,杜鵑的花期在六月,在這初雪的山野,我已錯過了花期,在空空的枝丫前,空想著那些曾經(jīng)的美麗。視野所到之處,只有淺淺的雪,落在枝丫上,似一小朵一小朵的花,在初陽的熱力里,很快就會消融,成為山野里汩汩流淌的清泉,流向山下的大地。

下了山峰,便是緩緩的草坪,坡度不是很大,有很多牛糞,但不見牦牛,以前很向往看著牦牛在草地吃草,悠閑恬靜,但在這金秋十月的山上,看不到這種景象,有的只是濃得化不開的霧。

這次馬啣山之旅,讓我感受到骨子里跳動的那顆向往遠(yuǎn)方的心。靜待來年,在春草泛綠的時候,在杜鵑花開的時候,我還會再來的,吹吹和煦的山風(fēng),看看晴天的浮云,再感受高山頂上的日出和日落……

標(biāo)簽: 置身其中 春夏秋冬 很快就會 地形地貌 高山杜鵑

相關(guān)文章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