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藝術 >

7.9億次點擊,“藝起前行”“云圍觀”撬動文化演出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

2020-02-26 11:32:19 來源:文匯報

演出空窗期的上海文藝人在干嘛?打開抖音,搜索“藝起前行”話題,你就會有答案。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滬上文藝界發(fā)起該話題,國有民營院團、藝術家等紛紛參與。截至昨日,“藝起前行”話題的4400多個視頻播放量超7.9億次。在這里,文藝人秀出獨門技藝,普及專業(yè)知識,用“云創(chuàng)作”“云練功”“云排練”“云課堂”為宅家的觀眾提供公益的藝術享受。

“藝起前行”發(fā)出了用鏡頭記錄戰(zhàn)“疫”動人瞬間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召集令”。而在回答如何上線這道附加題的同時,院團也發(fā)現(xiàn)公眾的文化需求是如此旺盛,這也為滬上文藝院團與文藝家積極轉型,試水新媒體推廣傳統(tǒng)文化、高雅藝術提供了一個契機。記者注意到,滬上國有文藝院團盡數(shù)開設官方賬號,一些明星演員、青年演員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貢獻不少“爆款”,溫暖人心的同時,也讓各自從事的戲曲、歌劇、舞蹈等相對“小眾”的藝術,在大眾中著實刷了一把存在感。

點擊量與點贊數(shù)充分調動起文藝人適應全新傳播模式的積極性,也倒逼文藝人在實戰(zhàn)中生發(fā)不少思考——如何將新媒體的點贊,將公益暖流轉化成為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如何把線下看熱鬧的粉絲培養(yǎng)成為走進劇場的觀眾;如何在疫情過后,利用線上線下“雙軌”運營,實現(xiàn)文化藝術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爆款短視頻展示“臺下十年功”——督促打卡,居家練功更有干勁

什么是互聯(lián)網社交平臺的內容主流?記錄日常生活。而文藝人在非常時期最重要的一項日常生活——居家練功,也就順理成章成為試水短視頻的起點。

過去從未嘗試過短視頻拍攝的上海雜技團演員王懷甫,就在團隊的號召下,完成了自己第一支“云練功”視頻。居家條件有限,老婆兒子就成為力量負重的“道具”,肩上扛,背上壓,讓視頻多了一份特殊時期的樂趣與親民感。在雜技團的另一個“云練功”作品中,姑娘們根據技導老師安排的視頻音樂展開訓練,通過剪輯,將個人練習串聯(lián)成網絡特別放送作品,相比于劇場表演綜合聲光電、服化道帶來的視聽震撼,依靠濾鏡特效、剪輯卡點帶來的觀賞體驗別有一番風味。

業(yè)精于勤。如果說火神山醫(yī)院建設直播中,“云監(jiān)工”網友的加油吶喊凝聚成強大的精神力量,那么在練功視頻中網友的點贊與圍觀,則成為演員自我提升的新動力。隨著各院團演員“云練功”拍攝視頻的積累,“藝起前行”話題下特別增設“抖擻精神云練功”話題,號召文藝工作者線上切磋技藝,預熱觀眾市場,培育青年粉絲。拍視頻,正在成為不少滬上青年演員“云練功”的“打卡”方式。

而這些督促練功的“打卡”視頻,意外催生不少“爆款”。這讓昔日在舞臺上的綠葉行當,在網絡收獲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上海昆劇團的花臉演員闞鑫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作為昆曲舞臺上最年輕的一代,28歲的闞鑫憑借幾個展示臉譜勾畫的短視頻,在海量內容中刷出了“辨識度”。不過五天時間,五支視頻支支爆款,其中一支的播放量超過25萬次。這樣的人氣,是在劇場演出感受不到的。

之所以展示戲曲臉譜,闞鑫的理由“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我租住的房間條件有些簡陋,雖然每天練功壓腿,但是拍攝出來畫面不好看。而化妝也是演員練功的必修課,對場地限制很小。”于是,他選擇家里最干凈的一面白墻,成為一名“美妝博主”。

如果要說“爆款”秘辛,闞鑫從網友的反饋中感到,最直觀展示戲曲之“美”是核心。他將動輒半小時一小時的勾臉全過程,濃縮在數(shù)十秒中。保留勾畫過程中行云流水的筆鋒,省略缺少觀賞性的填色部分,再配上帶有戲腔的流行歌曲,一氣呵成。

線上互動開始反哺舞臺創(chuàng)作——尋找觸發(fā)算法背后受眾需求的關鍵點

也正是通過點擊量、點贊數(shù)等網友偏好的直觀反饋,讓文藝人越發(fā)意識到,比起舞臺上多年積累的觀眾群,要想在互聯(lián)網的海量產品中脫穎而出,名氣、技藝固然有助推力,而“創(chuàng)意”才是那個觸發(fā)算法推薦的關鍵。在不影響藝術本體的前提下,精準及時搭載流行文化,將抵達網生代審美的最大公約數(shù)。

上海觀眾熟悉的滑稽戲演員陳靚,借由“藝起前行”的話題,向網友發(fā)起了“你點我唱”的互動。他將網友點播的流行歌曲,用滬語重新填詞翻唱。情人節(jié)當天,他將“抖音神曲”《橋邊姑娘》改編成為一曲獻給前線醫(yī)務工作者的“情書”:“啊喲姑娘,儂在我心里廂,救死扶傷天下美名揚。我會等在屋里廂,照顧好爹娘,八寶飯?zhí)鹁漆?,聞聞飯菜香?rdquo;這段用上海味道致敬“逆行”上海姑娘的唱段,讓網友紛紛留言“無限循環(huán)”。

而上海民營院團田耘社班主、相聲演員趙松濤則借助視頻特效,實現(xiàn)了一人說“對口相聲”的創(chuàng)想。只見他在屏幕中一人分飾逗哏、捧哏,用趣味對聯(lián)號召大家在抗擊疫情中“萬眾一心”。當傳統(tǒng)曲藝在云端稍稍變換手勢,就能讓粉絲感慨“雙倍趙老師收獲雙倍快樂”。

可以說,這場非常戰(zhàn)“疫”,讓上海文藝人經歷著一場特殊的“頭腦風暴”。

在采訪中,許多人表達了長期運營新媒體平臺的想法。演出空窗期通過網絡平臺與觀眾保持緊密聯(lián)系是非常之舉,但疫情過后,就不能只滿足于單一主題和簡單制作。王懷甫計劃著恢復正常演出后,將自己的拿手絕技之一“爬竿”拍成小視頻,“在抖音,比的不是誰的雜技難度最高,而是要有趣味和可看性。這樣的創(chuàng)作思維,也在反哺我們的舞臺創(chuàng)作。”最初為了好玩的90后闞鑫也多了一份責任感,想在“爆款”中融入更多傳統(tǒng)藝術內涵,讓大家認識昆曲、喜歡上海昆劇團。而對于院團機構,涵蓋教育、互動、觀賞等多個維度的內容欄目和產品正在積極布局并陸續(xù)上線。

為戰(zhàn)“疫”發(fā)起的“藝起前行”,讓上海文藝人經歷著新的歷練和成長。線上線下運營不能只是“兩張皮”,疫情過后,實現(xiàn)多少“轉化率”,將是衡量這場文藝戰(zhàn)“疫”大考后的重要標尺。(本報首席記者 黃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