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藝術(shù) >

Hello Kitty進軍好萊塢,你了解她嗎?

2019-03-07 08:25:11 來源:新京報

爸爸 George

媽媽 Mary

爺爺 Anthony

奶奶 Margaret

Mimmy

Dear Daniel

Miffy

Cathy

昨日,據(jù)外媒報道,Hello Kitty的故事很有可能將被華納新線影業(yè)拍成一部英語電影。片中會有懶蛋蛋、美樂蒂、雙子星等其他日本三麗鷗公司旗下的角色出現(xiàn)。如果計劃成型,這將是Hello Kitty誕生45年來的第一部英語片,以及第一次在日本之外拍的電影。三麗鷗創(chuàng)辦人辻信太郎稱:“我很高興Hello Kitty將獻出好萊塢首秀,Kitty貓是友誼的象征,希望通過電影將這種友誼傳遍世界。”

1974年,Hello Kitty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三麗鷗推出的新款錢包上。最開始三麗鷗的創(chuàng)辦人并不是很喜歡它,但這只系著紅色蝴蝶結(jié)的白色小貓,卻從此風(fēng)靡世界。不僅接連推出動畫、各類衍生品,商標(biāo)價值超過70億美元,“kitty”在英語口語中也有了“小貓”的釋義。但2014年三麗鷗發(fā)布官方聲明稱,多年被簡稱為“凱蒂貓”的Hello Kitty其實并不是貓,而是一個小女孩。這個消息震驚了全球粉絲。

不僅如此,Hello Kitty為什么沒有嘴?為什么她的名字叫“Hello”?在45周歲的Hello Kitty背后,竟然還隱藏著不少的秘密。

沒嘴

無論是貓還是人,與其他卡通形象相比,沒有嘴巴的Kitty怎么看起來都存在“缺陷”。對此官方曾解釋稱,Kitty之所以沒有嘴巴,是為了讓粉絲們可以“畫”出自己的情緒。“正是因為Kitty沒有嘴,所以她和外界可以用心靈溝通,不需任何一種語言。她不會批評你,只是陪伴,從不問為什么。”但在Hello Kitty的動畫中,因為她需要吃飯和說話,嘴仍然在一些畫面里被畫了出來。

日本駐華旅游大使

雖然Hello Kitty只是一個動漫形象,但她同樣成為了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1983年,Hello Kitty開始擔(dān)任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駐美國大使,兒基會稱她是全球女孩子的一位特別的朋友。2008年,她又被任命為日本駐中國的官方旅游大使。這是第一個擁有這一頭銜的虛構(gòu)人物。

真名沒有Hello

Kitty出生于英國,因為當(dāng)年英國文化很受日本女孩歡迎,所以她便被賦予了英國血統(tǒng)。不過她的名字并不是“Hello kitty”,而是“Kitty White”(凱蒂·懷特)。其中Kitty來源于劉易斯·卡羅爾所著的《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一書中愛麗絲養(yǎng)的一只貓。而關(guān)于“Hello kitty”的昵稱是如何由來,目前仍存在一些爭議。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1974年她第一次出現(xiàn)在硬幣錢包上時,她的頭像下面寫著“你好”,于是Hello便流傳為她名字的一部分。

是貓還是人

三麗鷗公司曾表示,Hello Kitty不是一只貓,是一個女孩。“她是一個卡通人物,是一個小女孩,是一位朋友,但她不是一只貓,她用雙腿行走。不過她確實有一只寵物貓,叫做Charmmy Kitty。”但這個說法曾讓很多粉絲接受不了,甚至連史努比都來湊熱鬧,在官方社交媒體上發(fā)了一條消息:“我們能確定,史努比是一只狗。”

孿生妹妹

Kitty擁有一個大家族,包括和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妹妹Mimmy。想分辨Mimmy和kitty其實并不難,只要看她們頭上的蝴蝶結(jié)或花朵的顏色即可:通常情況下,紅色是Kitty;黃色是Mimmy。

她有男友?

1999年,三麗鷗為Kitty創(chuàng)造出一只“男友”Dear Daniel。據(jù)悉其靈感來源于1971年馬克·萊斯特出演的電影《兩小無猜》中其飾演的Daniel一角。起初,Daniel被大家以為是一個精力旺盛,愛干凈會打扮的男孩。不過前兩年曾有消息稱,Daniel不僅同樣不是一只貓,而且是一個小女孩。Dear Daniel的真名是丹尼爾·斯塔爾,一個非常女孩子氣的名字,似乎也在暗示“他”其實是女孩。

好友形象曾被訴侵權(quán)

除了家人,Kitty還有一只兔子形象的好朋友Cathy,她出現(xiàn)于1976年,總是像鄰家大姐姐一樣做好吃的飯菜招待大家。不過,這一形象卻被面世于1955年的荷蘭卡通形象米菲兔(Miffy)指控侵權(quán)。2010年,阿姆斯特丹一家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并最終裁定侵權(quán)成立。但三麗鷗卻對判決表示不滿。在侵權(quán)紛爭過去半年多后,兩家公司聯(lián)合宣布,三麗鷗將停止使用Cathy的形象,并將訴訟涉及的全部費用捐予日本地震海嘯大災(zāi)之后的重建與恢復(fù),金額共計15萬歐元。(撰文/新京報記者 張赫 周慧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