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旅游 >

華政園:閱讀“國寶級”建筑的豐厚人文歷史

2021-09-15 10:05:05 來源:文匯報

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又一處“寶藏”景觀,或?qū)⑿聲x成為最具城市人文特色的“網(wǎng)紅打卡地”。在長約900米的蘇州河華政段,繼今年7月“思孟園”和“格致園”兩處景點開放后,國慶期間,這里“一帶十點”的特色人文景觀也將全線向市民開放。這也意味著,華東政法大學的校園將與社區(qū)共享一片公共空間,讓更多市民零距離享受濱河通透、優(yōu)美、典雅的環(huán)境,閱讀“國寶級”建筑的豐厚人文歷史,感受百年學府的文脈傳承和大學精神,在行走中感悟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記者日前在蘇州河華政段看到,修舊如舊的“國寶級”歷史文物建筑與蘇河景觀交相輝映。漫步于濱河步道,擁有百年歷史的格致樓、韜奮樓、體育室等風格迥異、中西合璧的建筑,掩映于“倚竹院”“桃李園” “銀杏苑”等綠蔭下。如果沿著十余處臺階向下,校園深處還有更多獨一無二的“隱藏款”歷史文物建筑。

每棟建筑都在講述百年歷史,一年四季都是賞景好時光

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分布著27棟國寶級“圣約翰大學近代建筑”,它們于2019年正式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東政法大學基建處副處長馬超告訴記者:“如今,濱河步道沿線的八棟歷史建筑五棟已完成修繕,靜待市民和游客。清水墻的每一塊磚、屋脊的飛檐翹角和每一扇門窗,甚至外墻上的鑄鐵雨水管,都還原了初建時的歷史原貌。”

在2019年已實現(xiàn)濱河步道貫通的基礎上,今年,長寧區(qū)將華政校園整體風貌作為蘇州河沿線景觀的一部分,著力打造“思孟園”“格致園”“倚竹院”“華政橋”“桃李園”“東風角”“文化廊”“法劇場”“銀杏苑”和“海棠園”十個景觀節(jié)點。春天有垂絲海棠、夏天有紫薇盛放、秋天有金色百年銀杏、冬天有暗香浮動的梅花,步道沿線運用緩坡草坪形成自然坡地景觀,搭配精致“花鏡”,塑造出“堤外有綠、堤內(nèi)有花”的景觀,一年四季都是賞景的好時光。

這里每一棟建筑都在講述百年歷史,不僅有這所校園的前世今生,而且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無數(shù)的高光時刻。成立于1879年的圣約翰書院,1905年改名為圣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高等教會學府,也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yōu)秀的大學之一,顧維鈞、宋子文、榮毅仁、鄒韜奮、吳肇光、孫學悟、林語堂、張愛玲、貝聿銘等校友從這里走出。落成于1899年的格致樓曾稱格致室,這是當時中國所有院校中第一座專門教授自然科學的校舍。離校門約100米的中西合璧、莊重典雅的交誼樓更是留存著一段光榮的歷史——1949年5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司令員陳毅選擇此處作為解放上海第一宿營地。

“共享校園”持續(xù)更新,將整體改造升級

“為了更好實現(xiàn)濱河開放空間視野通透、美觀,學校拆除了十余處后期建設的生活建筑,如河西區(qū)域的學生公共浴室、水泵房、倉庫、垃圾房、鍋爐房、車庫等。”華東政法大學后勤管理處副處長李清春接受采訪時說,在此期間,師生們克服重重困難,同時,學校也在盡力改造原有的宿舍樓、辦公樓等,并把部分后勤保障和生活配套等功能轉(zhuǎn)移至河東區(qū)域。

李清春還說,騰挪出的空間將用于增加綠化面積,讓蘇河沿岸的人文風貌盡收眼底,力爭做到“彰顯歷史建筑風貌,優(yōu)化濱河景觀品質(zhì);挖掘校園人文元素,激活濱河公共空間”。

不止于此,這所“共享校園”還將持續(xù)更新,并整體改造升級。目前,該校的其他歷史建筑的修繕工作仍在繼續(xù)。馬超告訴記者,學校力爭在2023年前,分批次完成長寧校區(qū)文保建筑高標準修繕工作。

據(jù)悉,未來,這里將有兩棟建筑作為展示館向公眾開放,展現(xiàn)百年來的高等教育和新中國法治教育建設歷史,學校將進一步守護傳承好歷史建筑中的紅色基因,讓更多人在閱讀建筑時感受厚重的歷史積淀,厚植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