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qū)域 >

從局外人成為生力軍 外賣騎手雙十一為什么愿意送快遞了?

2019-11-19 08:54:35 來源:界面新聞

從11月11日開始到18日雙十一物流高峰期,王德瑞每天早上五點起床開始,忙碌到晚上十二點結束。

王德瑞是一名自由攝影師,也是一名在點我達平臺兼職的外賣騎手,在今年雙十一他駐在上海市徐匯區(qū)丹鳥物流梅隴站點,成為百萬包裹配送大軍中的一員。

雙十一期間上海某小區(qū)的快遞(拍攝:楊霞)

每年雙十一,當消費者在零點過后陸續(xù)支付尾款,僅僅只是完成了這場購物狂歡的第一步,隨后這些海量的訂單將轉化為一個又一個包裹,通過快遞物流送到每個消費者手中。這是包括王德瑞在內的配送員最為辛苦忙碌的時間,在業(yè)內有快遞物流行業(yè)“春運”的說法。

據國家郵政局此前的數據,今年11月11至18日期間,快遞行業(yè)處理的郵快件業(yè)務量將達到28億件。為了應對業(yè)務高峰,全行業(yè)不得不臨時招募40萬臨時工,以提升末端投遞能力。

其中,有外賣騎手、個體戶、建筑技術行業(yè)藍領、保安、企業(yè)白領、家庭主婦、大學生等群體,而外賣騎手占比最高。

數據來源于點我達

相較快遞1-2元的單件收入而言,外賣的單價收入往往更高。因此,幾年前,快遞小哥辭職去送外賣一度成為潮流。如今,在電商促銷旺季,為什么包括王德瑞在內的外賣騎手愿意送快遞了?

一方面,相較于外賣行業(yè)的訂單波動而言,雙十一期間海量的快遞包裹保證了每日訂單量足夠多,盡管單件收入稍低,但可以拉高整體收入;另一方面,點我達、達達等即時物流平臺提前籌備,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補貼方案。

據了解,點我達從今年9月開始,就針對雙11提前做運力儲備,并基于過去3年雙11積累的配送大數據,采用了算法模型進行精準招募、培訓和試跑。為了吸引騎手,在雙十一活動期間的每單包裹的派費有所上漲,而達到一定單量的騎手將獲得平臺提供的沖單獎勵。具體的標準則根據具體區(qū)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在紹興,如果十天期間達到1800單,平臺會額外獎勵1500元。

京東到家-達達方面則告訴界面新聞,達達提前成立“11.11作戰(zhàn)中心”,通過AI算法對過往大促的訂單峰值情況進行分析,計算出大促的運力范圍,并同步激動新騎士招募和運力池老騎士的激活,鼓勵騎士積極參與大促配送。今年達達平臺還拿出千萬元的補貼,補貼雙11期間配送單量高、服務水平高的騎士。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點我達、達達-京東到家等即時物流企業(yè)開始探索快遞業(yè)務場景,并且分別和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的生態(tài)深度融合,如今已然成為電商大促物流深度參與者。

以達達為例,2016年達達與京東到家合并之后,新達達開始與京東物流展開全面戰(zhàn)略合作,到2019年618大促,雙方的協同合作已臻成熟:當前端海量物流包裹抵達京東物流配送站點,在京東快遞員配送飽和的情況下,達達騎手將在第一時間送貨上門。

據達達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11日當天10-12點,達達騎士在2個小時內就將近150萬個包裹送到了它們的主人手中。

與此同時,點我達從2016年開始探索快遞業(yè)務,也是在那一年,獲得了阿里巴巴的近10億元戰(zhàn)略融資。同年,點我達開始與阿里旗下的菜鳥進行系統對接,參與首個雙十一的末端配送大戰(zhàn)。

從2018年點我達被菜鳥控股后,快遞業(yè)務實現了高速增長,快遞業(yè)務量目前已經占點我達業(yè)務總量的46%,成為菜鳥新物流賽道的生力軍。除了和菜鳥在倉配、末端等方面合作,服務于天貓等倉配業(yè)務,還和“通達系”等快遞企業(yè)也開展派件業(yè)務的合作。

除此之外,在2019年的雙十一,加入了更多即時物流領域的新玩家。

其中備受關注的是在今年10月,剛剛從順豐集團獨立出來以企業(yè)化運作的順豐同城急送。在其品牌發(fā)布會現場,順豐同城急送還宣布將與順豐速運聯動,承接起今年雙十一的快遞配送業(yè)務。而且,在該公司的業(yè)務規(guī)劃中,同城快遞場景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今年雙十一順豐快遞針對電商大客戶推出的“極效前置”服務中,“中心倉+分倉+前置倉+即時物流”的玩法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預計將節(jié)省品牌商的倉儲開支,而且讓大促旺季的快遞配送更自由、靈活且快速。

此外,蘇寧易購也在蘇寧物流原有倉配模式配合下,在今年雙十一推出一款主打“1小時達”的產品——“隨時”,針對蘇寧平臺上的手機數碼、超市、母嬰以及蘇寧小店的商品,為全國18個核心城市的居民提供即時配送服務。

人工分揀已被大量自動化流水線替代

近些年,快遞物流行業(yè)掀起了一場數字化、自動化帶來的效率革命:電子面單在快遞行業(yè)大大普及,人工分揀已經被大量自動化流水線取代,自動分揀機器人等智能設備開始應用……這意味著,電商物流在中轉、分揀、運輸等環(huán)節(jié)的效率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即使是應對雙十一等訂單高峰,也越來越從容。

但是,最大的癥結還在末端環(huán)節(jié),數字化、線上化程度還不足,服務管控難度大。尤其是當雙十一等電商大促來臨時,現有快遞的運力難以應對,因此,在攬派兩端成本占據整條鏈路成本接近60%,一直高居不下。這時,末端配送的效率往往就決定了最終的履約時效。

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即時物流企業(yè)自帶數字化基因,隨著它們加入到快遞場景配送中,能夠與傳統的電商物流、快遞公司的運力互融互補,既讓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也使得快遞末端配送更高效,服務質量更好。

例如,在今年雙十一各大電商物流公司發(fā)布戰(zhàn)報時,京東商城的首單配送交由達達完成,實際配送時間僅10分鐘;蘇寧易購的首單配送由即時配完成,耗時僅12分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近期公開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上游電商平臺主導了電商物流的發(fā)展,并培育出規(guī)模世界第一的中國快遞市場;那么,如今的即時配送新業(yè)態(tài)已經具有倒逼商業(yè)創(chuàng)新,重構業(yè)態(tài)模式和優(yōu)化供應鏈效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