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中國市場近四年的現代汽車進口車型,又要回來了。
近日,現代汽車集團正式宣布,將在中國市場重新啟動進口車銷售業(yè)務,旗艦系列SUV帕里斯帝將作為首款進口車型,于今年9月在北京車展啟動預售。
官方信息顯示,未來進口車業(yè)務將由現代汽車集團(中國)首席商務官(Chief Business Officer)李宏鵬負責。通過在華啟動進口汽車業(yè)務,現代集團希望能提高品牌形象,鞏固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自2017年韓系車在中國市場遭遇低谷,北京現代銷量已連續(xù)三年低于80萬輛。重返“百萬俱樂部”的目標變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即。
乘聯(lián)會數據顯示,6月北京現代銷量4.4萬輛,同比下滑20.5%。大多數主流車企都已恢復正增長,北京現代依然沒能扭轉下滑頹勢。今年前半年,北京現代累計銷量為23.5萬輛。與此同時,中汽協(xié)數據顯示,上半年韓系車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跌至4.2%。
自救已迫在眉睫,進口車能拯救韓系車嗎?
敗給國產化
2005年-2012年,現代汽車先后向中國市場引入雅尊、雅科仕、勞恩斯、勞恩斯酷派和勝達等進口車型,并建立了一套獨立的經銷商網絡。2010年,SUV車型銷量占現代進口車總銷量接近80%。隨著SUV市場競爭加劇,現代進口車加大中高端轎車比重,將SUV車型的銷售比例降至60%。
“2010年現代汽車進口產品中轎車比例為20%,我們希望將這一數字提升至30%甚至更多。”時任現代汽車整車銷售本部本部長金善發(fā)曾表示。
2012年,現代將進口車的主銷車型勝達引入北京現代國產。這成為現代進口車業(yè)務敗走中國的導火索。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勝達曾經是現代進口車的銷量擔當,自2012年國產后,現代進口車再無主力車型推出。因此,現代進口車銷量出現大幅度下滑,導致嚴重虧損。”
圖片來源:現代汽車
據現代汽車官方數據,2012年至2016年,現代汽車進口車業(yè)務嚴重萎縮,2012年尚有2.8萬輛銷量,2013年下滑至1.7萬輛。此后不斷下跌,2016年現代計劃進口車配額只有7500輛。
銷量下滑引發(fā)現代進口車經銷商強烈不滿。2016年,30家經銷商聯(lián)合組成了“進口現代汽車全國經銷商維權委員會”。同年7月,該委員會甚至獲得了全國工商聯(lián)汽車經銷商商會的批復,同意其加入全國工商聯(lián)汽車經銷商商會,并成立進口現代汽車全國經銷商維權工作組。
經歷半年談判之后,現代中國與40家進口現代汽車經銷商達成補償和解,并取消了營銷和銷售部門,關閉了現代的進口汽車渠道。至此,現代進口車業(yè)務以失敗告終。
啟用直營模式
“犧牲掉”進口車業(yè)務,換來國產化項目成功,彼時北京現代憑借高性價比得以快速發(fā)展。2013-2016年,連續(xù)四年年銷量突破百萬輛。如今卻陷入了“價格比不過自主,品牌比不過歐美”的怪圈。
“現代汽車現在正面臨一個困境,受‘薩德事件’影響,過去幾年沒有把品牌快速拉升上去,使得現代汽車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定位就是便宜和(高)性價比。”李宏鵬并不掩飾現代汽車的尷尬處境。
面對頹勢,現代汽車開啟了一場從產品到營銷再到本土化團隊的改革。在這場改革中,重啟進口車業(yè)務,通過優(yōu)化產品結構提升品牌形象成為現代汽車第一階段的發(fā)展重心。
現代汽車并未計劃讓帕里斯帝承擔銷量KPI,李宏鵬認為,“帕里斯帝能夠讓中國市場感知現代汽車集團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能夠快速影響現代品牌的市場地位。
圖片來源:現代汽車
按照官方規(guī)劃,今后現代進口車業(yè)務將引進更多進口車型,包括現代品牌旗下的性能車品牌N系列。當然,前提是帕里斯帝能成功為現代汽車打響“重塑品牌形象”的第一槍。
四年前,現代進口車的潰敗留下了“一地雞毛”,昔日的維權事件使經銷商投資人仍然“心有余悸”。要讓現代進口車在中國市場再度立足,銷售渠道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與帕里斯帝“配套”進入中國市場的還有新零售模式。
現代汽車將這種新模式稱為“E2E直營模式”。“帕里斯帝身負提升現代汽車在華品牌形象的重任,不需要傳統(tǒng)的壓庫方式,”李宏鵬表示,該模式將定價權牢牢把握在現代手中,保證價格的統(tǒng)一性和穩(wěn)定性,這就夠了。
現代忙著重整進口車“山河”。另一邊,起亞也在以K5凱酷、K3來強調自己年輕化的品牌形象。不甘于日漸沒落,韓系車正在發(fā)起“反擊戰(zhàn)”。
不如換道新能源?
渴望逆襲的韓系車,有幾分勝算?
“與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相比,中國進口車市場還略顯小眾。并且,帕里斯帝與途銳、寶馬7系等主流進口車相比,品牌力與認知度仍顯弱勢,現代想借進口車提升品牌形象或許不是一招好棋。”賈新光分析稱。
如今,日系品牌在華精耕細作、德系品牌已占據主導地位,以及造車新勢力崛起,韓系車的這場“翻身戰(zhàn)”,注定是一場硬仗。
乘聯(lián)會數據顯示,今年6月,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東風日產、一汽豐田五家合資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所占的份額達到38.4%。豪華品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占據14.9%。自主品牌失守40%的市場紅線,占據32%的市場份額。
這意味著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要與長安福特、東風本田、廣汽本田等車企搶奪所剩的14.7%的市場份額。韓系車面臨的挑戰(zhàn)十分艱巨。
“對于韓系車而言,與其在燃油車領域碰壁,不如提早更換賽道,向新能源市場發(fā)力。”在賈新光看來,韓系車在新能源領域有著很深的技術儲備,應趁“外資隊”還未進場提早布局,早日搶占市場高地。
中國市場到底更需要一款韓國高端車型,還是出色的新能源車型?這或許是更值得現代汽車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