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qū)域 >

羅振宇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躬身入局橘”

2021-01-05 11:00:53 來源:中國企業(yè)家俱樂部CEC

— 5 —

今年我遇到的更有意思的視角,是梁寧老師帶給我的。

她說,2020年,很多事情還沒有定論,但是有一件事情是鐵板釘釘?shù)模蔷褪顷P(guān)于自主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決心。這是這一年我們拿到的最珍貴的果實。

你還記得前些年嗎?在很多領域,要不要搞自主創(chuàng)新,這事是有爭議的。有人說,自己做,不如買,買的便宜。也有人說,自己做,太難,機會過去了,不太可能。還有人說,加入全球化,跟他們互相依賴,不就行了嗎?

但是到了2020年,這些爭議消失了。自主創(chuàng)新成了共識。請注意,共識這個東西一點也不虛。共識的背后,意味著一張張的訂單,一筆筆的投資,一個個的政策,放在做好準備的人的面前。

這是一張在今年流傳甚廣的卡脖子清單,你翻過來一看,這是什么清單?這不就是我們這代人的任務清單嗎?

今年我在向紅杉資本的沈南鵬請教的時候,我還有點憂慮,沒想到他特別興奮地跟我說,今后幾年的市場機會都特別好。我還以為他講的是投資項目。他說不僅是投資,是這一代理工科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學生,機會特別好。

你想,放在前幾年,他們畢業(yè),最好的選擇無非就是去那些大廠。而今年呢,你就看這張表嘛,無數(shù)個新的機會窗口打開了。那些卡脖子的點,都需要國產(chǎn)替代。

那就意味著一個個發(fā)展神速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定會誕生。所以,這一代大學生還猶豫什么呀?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所學,加入呀!

— 6 —

越了解中國創(chuàng)新的現(xiàn)狀,我們就越知道,中國創(chuàng)新的水位是在不斷抬升的,我們就越?jīng)]有那么恐慌。

你就想,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lián)合國產(chǎn)業(yè)分類當中全部工業(yè)門類的國家。中國科技雖然有短板,但是并沒有缺環(huán)。幾乎所有的被卡脖子的領域,中國都有國產(chǎn)替代企業(yè),不信你去看看創(chuàng)業(yè)板的上市公司名單。

再加上龐大的科研經(jīng)費投入。再加上全民自下而上的創(chuàng)新熱情。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過去,力量可能還比較分散。而2020年,突然有人告訴它,打這兒,打這兒,把靶心都給畫好了。你說會發(fā)生什么?

這是一張在今年流傳甚廣的卡脖子清單,你翻過來一看,這是什么清單?這不就是我們這代人的任務清單嗎?

這就是長大以后的中國創(chuàng)新的樣子:長大以后,我們能夠把卡脖子清單,轉(zhuǎn)化為機會清單。

法國作家加繆的一句話,也許可以把我們此刻這種復雜的感受呈現(xiàn)出來,他說,“在隆冬,我終于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夏天。”

第五部分:線下的價值

— 1 —

2020年有一個最大的共識,就是"數(shù)字化"。

所有的數(shù)字化平臺,今年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上漲。那真是我們熟悉的那句歌詞:你問我將要去何方?他們都指著數(shù)字化的方向。

今年,無數(shù)人跟我說,羅胖,還是你們好,得到APP的業(yè)務在線上,不受影響啊。我只能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一笑,外表十分淡定,內(nèi)心慌得一塌糊涂。

你們無法理解一個“年近半百的過氣網(wǎng)紅“的感受啊。線上世界的殘酷,只有我們線上世界的人懂。

我們動不動就說,所有行業(yè)都值得用新平臺重做一遍。但是重做一遍的方式呢?好像也沒什么新鮮,就是在新平臺上開個號,然后攢粉絲,然后等待遙遙無期的變現(xiàn)。然后等待下一個新平臺再開個號,再攢粉絲。

可憐我老漢一把年紀,真的追不動了。線上的問題,其實我們也都懂。來得快,去得也快,價值成長很快,但是沉淀和固化很難。

更重要的是,一代平臺,除了頭部玩家,大多數(shù)人都在吃瓜。

好吧,新時代那么多平臺來來去去,老漢我跑不動了。望著遠去的馬拉松隊伍,我找了個花壇坐下來,突然聽到了這么一句話,來自英國搖滾巨星大衛(wèi)·鮑伊:“音樂這東西將變得像自來水或電一樣方便可用……你們得做好要辦很多巡演的準備。”

對呀,音樂這個產(chǎn)業(yè),這么多年,被數(shù)字化按在地上摩擦。就在過去幾十年,他們?yōu)榘鏅?quán),打了多少次官司,那些明星罵了多少次街。

最后呢?就是鮑伊說的呀,線上的音樂真的像自來水和電一樣,既方便,又便宜。那什么在為音樂人掙錢呢?換句話說,什么是真正為音樂產(chǎn)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的環(huán)節(jié)呢?反而變成了線下。

過去40年間,演唱會的平均票價上漲了400%以上。今天的那些全球搖滾巨星80%以上的收入來自于演唱會。

— 2 —

這事兒對我啟發(fā)挺大的。所以今年我們做了一點反方向的嘗試,我們往線下跑,搞了一個《啟發(fā)俱樂部》。

就在北京SKP商場門口的得到學習中心。每周三晚上8點,我在這兒講一場,線下賣票,線上直播。這個現(xiàn)場很小,不到100個觀眾,這規(guī)模是怎么也擴大不了的。

那為什么我們還要這么干呢?剛開始,我只有一個樸素的直覺,我在這兒一直講,講十年,也不止是周三我一個人講,我的目標是每天晚上都有老師在這講,把它給填滿。那十幾、二十年后,它應該就是一個不錯的景觀。

你想,北京SKP,什么所在?今年可成了全世界銷售收入最大的商場。我們這幫人要在這個全人類消費文化制高點的門口,偏偏搞出這么一個課堂。一直在這兒講,咱就成了個學習釘子戶,我想想也挺興奮的。

我就喜歡看你,明明想要買包包,卻不得不和我一起終身學習的樣子。

— 3 —

問題又來了,雖然我們剛才說,二十年后它有可能成為一個景觀,但為什么?除了我們自己的努力之外,是哪些因素,有可能把它造就為一個景觀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直到有一天,發(fā)生了這么一件事--當天,我聽說有一對觀眾是一起來的,那是一對父子,而且那天是孩子的生日。孩子是個初中生的樣子。

我很開心,就問那個爸爸,您是我們得到APP的重度用戶吧?

結(jié)果爸爸回答,其實不是。APP剛裝上。然后我就問那孩子,那你是我們的重度用戶吧?

孩子說,我是跟我爸來的,我也不是。

那個爸爸說,我就是想讓孩子看看,一個人好好讀書,而且能把讀書當成自己的工作,是個什么樣子。那個孩子說,我爸爸特別希望我來,而且我生日這天,我也想和我爸一起聊聊。

當天,我迎來了兩位消費者。1760塊錢的GDP,真實地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但他們消費的,并不是我,甚至都不是我當天講的內(nèi)容。

我提供的只是一個工具。他們用這個工具來定義、鞏固和強化他們父子之間的關(guān)系,特別是在孩子生日這一天。

當天這個場景讓我看到了一些真相。SKP門口的得到學習中心,和里面的《啟發(fā)俱樂部》,提供的是一個意義的容器,一個意義的存錢罐。

我往里面存了一點意義,被南來北往的人看到了,他們也跟著往里存自己的意義。

意義越聚越多,這個存錢罐就越顯眼,就能匯集更多人的意義。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我只是這個存錢罐兒的發(fā)起者,并不是擁有者。

這個價值擴展的過程,是堅定的、可持續(xù)的,甚至,它是可以超越一代人的生命限制的。

法國巴黎的花神咖啡館。文藝青年都知道,這是薩特、波伏娃、加繆那一代人討論問題、寫稿子的地方。

今天很多到巴黎旅游的人,都要去看一看,喝杯咖啡,雖然薩特和波伏娃早就不在了,但是每一位新到訪的游客,都會在這個存錢罐里多存一筆意義,讓這個存錢罐越長越大啊。

— 4 —

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太理解這種效應了。岳麓書院、西湖、泰山,都是這么被造就的線下場景。

就拿武漢的黃鶴樓來說,三國時期,這個意義存錢罐就已經(jīng)立在這兒,當然剛開始往里存東西的人很少了。

直到唐代,大詩人崔顥,往里面存了一句千古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然后李白來了,看了這一首,寫得好啊,服了,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他雖然沒寫詩,但同樣往這個意義容器里存了一筆。

李白出去轉(zhuǎn)一圈,又不服了,接著回來又存了更大一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這一互動,這個頭一開,可就不得了了。這一千多年,來過黃鶴樓的人,寫詩或者吟詩,這都是在往里面一筆一筆地存儲意義啊。

一直到它成為中國的文化地標,成為著名品牌。

意識到“意義存錢罐”這個效應,可以打消我們心里的很多傲慢。在數(shù)字時代,價值創(chuàng)造,不僅是一個人想出一個好主意,然后在數(shù)字世界里,拼命地傳播、擴展、增長、破圈的過程。它更需要一個大家都看得見的意義容器。

在真實世界里,制造一個機會,讓走過路過的人能把自己的意義放進來,包括那些喜歡你的、無視你的,甚至是討厭你的人,那個最初的價值才會被固化下來。

如果沒有這個意義容器,價值就會隨風飄散。炒作沒有價值,就是這個原因。

— 5 —

一個畫家,畫了一幅新的作品,邀請那個最有錢、最識貨的收藏家,來看看喜歡不喜歡。如果喜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不是這事兒就成了?

當然不是。

一幅好的作品,必須交給畫廊,畫廊必須去辦畫展,畫展必須開放給成千上萬買不起這幅畫的圍觀群眾,來參觀,來打卡。在這個過程的最后宣布,某某藏家收藏了這幅畫。

這個過程當中,那些看似沒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比如那些買不起的圍觀者,貢獻了什么價值?更進一步地問,那個藏家花一大筆錢,他買下來的究竟是什么?

你會發(fā)現(xiàn),一幅畫的價值鏈條里,贊嘆的人、批評的人、哀嘆自己買不起的人、拍下來發(fā)個朋友圈打卡炫耀的人、寫篇文章賺稿費的人,所有這些參與了但是沒有最后買的人,都通過畫展這個"意義存錢罐",對這幅畫的價值做了貢獻。

而最后那個藏家,是把這一切價值打包買走,可不只是買走了那幅畫本身啊。

一套價值的創(chuàng)造過程,包含了非常復雜的社會參與,不只是線上,更有線下的社會參與。

2020年,挺難的,很多做線下生意的人有點灰心。我就是想給大家打打氣。你看,我也參與到線下來,線下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價值創(chuàng)造環(huán)節(jié)之一。

— 6 —

不過,話說回來,咱們別停留在這個結(jié)論上。畢竟咱們處在一個數(shù)字化時代,咱們不能對線上的價值視而不見。到底是做線上還是做線下?

有些人就會陷入到做線上還是做線下的糾結(jié)中去。不是有句話說,小孩子才做選擇,長大以后,我們說,我們都要。

這幾年,小紅書APP帶火了兩個詞,一個叫種草,一個叫拔草。

種草,是在數(shù)字世界里對某個東西、某個場景產(chǎn)生向往。不管它是一個餐廳、一個咖啡館,還是一家書店。

而拔草呢,是回到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場景里去親自體驗,去吃飯、去打卡、去買書,然后把自己的體驗在數(shù)字世界繼續(xù)記錄、標記。

這個過程,不就是從線下到線上,又返回線下的過程嗎?正所謂:拔草復種草,春風吹又生。

還記得電影《哈利·波特》里面的一個場景嗎?

在第九站臺和第十站臺之間,有一個9 ¾站臺。它是連接魔法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通道。在那邊,是巫師的世界;在這邊,是麻瓜的世界。

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你要想做成一件事,就需要找到一個9 ¾站臺,讓你能在數(shù)字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之間反復穿梭。

有人會說,數(shù)字世界那么好,你和任何事物之間的距離都是一鍵可達,任何資源的存在都是無始無終,天長地久,為什么一定要穿梭到現(xiàn)實世界呢?為什么不僅得有線上的靈魂,還得有線下的肉身呢?

數(shù)字世界有千般好處,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就是太豐富了,以至于這種富足感,讓選擇的動力喪失了,意義就被稀釋了。而回到線下,你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邊界,選擇就回來了。

凡是選擇,必有理由。每一次給出理由,都是在為自己創(chuàng)造意義。同時,也是把你自己的意義放進了那個更大的意義存錢罐中去。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歌星,現(xiàn)在這個時代,你的歌在數(shù)字世界里隨處可見,如果只有這個,你紅的時間可能很短。

但如果你有能力到各個城市開演唱會,你的歌迷就開始面對選擇:要不要去?買什么價位的票?跟誰一起去?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歌迷就給這場演唱會、這個歌星,賦予了他自己的意義。

更好的例子其實是奧運會。剛開始,它只是法國教育家顧拜旦頭腦中的一個觀念。

但每隔四年,它都要下凡,就是來到現(xiàn)實世界真的鬧騰一回。它帶來了一系列的邊界,既有時間的:四年一回;又有空間的:這一屆只在某個城市。

好了,所有人都要選擇了:運動員要選擇,要不要在這一屆沖刺金牌;觀眾要選擇,要不要去看比賽和旅游;城市要選擇,怎么借機建設自己的基礎設施;主辦國要選擇,怎么推廣自己的文化;各大品牌要選擇,怎么做廣告;最新科技要選擇,怎么利用奧運會來展示自己,等等等等。

你看,人人都在做選擇。一百多年,每四年發(fā)生一次的線下聚集,讓當初的一個念頭,滾動發(fā)展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事實。

— 7 —

回到我剛開始的那個疑問,在這個數(shù)字化狂飆突進的時代,我們又想上車,又怕被撕得粉碎,那怎么辦呢?

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不得不同時完成兩件事。第一件事,學會利用那些已有的意義容器,收獲自己的價值;第二件事,我們必須考慮,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可以留傳后世的意義容器。

長大以后,我們得為世界創(chuàng)造新的意義容器。

簡單地說,做任何事,我都要問自己,你的9 ¾站臺在哪里?你的黃鶴樓又在哪里?

第六部分:社會創(chuàng)新

— 1 —

2020年,有一個很新的挑戰(zhàn),擺在我們所有做事的人面前。過去我們都假設,我們生活在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我們身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做手頭的事,資源不夠,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調(diào)用遠方的資源,乃至是全球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但是今年呢?我們突然意識到:居然還有這樣的處境,我們不得不在一個國家內(nèi),一個城市內(nèi),甚至是一個小區(qū)內(nèi),就地取材,解決問題。

將來疫情過去了,2020年也是給我們出了一道挺有意思的思考題:我們能不能以資源有限為前提去實現(xiàn)目標?

今年教育專家沈祖蕓老師就在她的《全球教育報告》里講了一個精彩的案例。我激動地跟著沈老師,干脆去了一趟。

這是一所山村小學,坐落在北京懷柔區(qū)的深山里,叫九渡河小學,這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山村小學。

要知道,現(xiàn)在中國的山村小學,要說硬件,其實并不差。山村小學真正的問題其實是:沒有好的師資力量。整個學校原本只有23個老師,都是當?shù)氐睦蠋煛?/p>

可想而知,要把一個外地畢業(yè)的大學生,把一個名師派到山區(qū)去教書,留在那里,有多難。如果名師才是學校資源的話,那九渡河小學這樣的難題就無解。

2020年1月17號,來了個新校長,于海龍校長。他干了一件事,在周邊的幾個山村貼了很多告示,招輔導老師。

告示貼出來,一周時間,80多人報名。你可能會有點奇怪,村里能有什么輔導老師呢?

有,是剪紙的、做豆腐的、做燈籠的、養(yǎng)蜜蜂的、養(yǎng)魚的、養(yǎng)蠶的、榨油的、廚師等等。

就是這樣一些普通的村民,大家有的,也就無非就是平日里農(nóng)家謀生的本事。你可能有點泄氣,以為于校長能搞什么創(chuàng)新呢,搞了半天好像也就加了幾門興趣課。

學會磨豆腐倒是沒什么不好,但是作為一個家長,送孩子來學校,不是為了讓他長大磨豆腐呀,孩子將來可是要憑本事考學的,學會磨豆腐,文化課咋辦呢?這不解決問題呀!

精彩的來了。于校長要求孩子,不僅要把做豆腐出來,還要賣出去,你看,做豆腐就變成了一個很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在這個挑戰(zhàn)下,學校里原本的各種文化課程就能被融進來了。

怎么把豆腐做出來?科學課的內(nèi)容就進來了;怎么把各項成本核算清楚,各項收入記錄明白,算術(shù)課的內(nèi)容基本上就涵蓋進來了;別忘了,這些豆腐還要賣掉,賣給其他學校的食堂和周邊的餐館。那么就要寫文案,打動人,語文課就涵蓋進來了。

豆腐課的引入,只是引入了一個殼,一個挑戰(zhàn),而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那些知識點,被于校長裝進了這個殼里。孩子能學到的東西,甚至比課程標準要求的還要多。

比如說,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孩子六年級要學百分數(shù)。但是磨豆腐需要計算黃豆和水的比例,所以孩子們提前就學會了。百分數(shù)對孩子們而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生活經(jīng)驗。

國家課程標準規(guī)定,三四年級科學課要了解重量單位的換算關(guān)系,要學會使用儀器測量質(zhì)量、體積和溫度。這些內(nèi)容,孩子們一邊做豆腐,一邊就全都掌握了。

類似的課程還有很多:木工課、烘焙課、瓷器課、傳統(tǒng)手工課、養(yǎng)殖課、蔬菜栽培課……這些課都提供了挑戰(zhàn),知識的來源,可以是課本,可以是網(wǎng)絡,可以是身邊的輔導老師,這些課提供的只是要解決的那些問題,問題可是學生們自己的。

問題是最好的老師。

帶著真問題,去滿世界尋找解決方案,這是學習本來該有的樣子。沒想到吧?在這個山村小學,它真切地實現(xiàn)了。

— 2 —

在九渡河小學一年級的教室里,我還吃驚地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件事,這里居然不教漢語拼音。

班上的老師,他告訴我:"學漢語拼音,學寫字,別著急。讓孩子從口頭作文開始,他要表達清楚一件事。他自然就要尋找把事情記錄下來的工具。好了,他急著找工具了,那時候再教寫字。寫字有困難,再跟孩子說,有一個可以幫助你寫字、認字的工具,叫漢語拼音,你要不要學啊?孩子自然就會愿意學漢語拼音。從挑戰(zhàn)開始,再遞給孩子解決工具,客觀效果呢,就是至始至終,學習熱情都不會被撲滅。"

其實,這個故事給我最大的刺激不在這里。僅僅是學校在周邊的村子里找到了資源嗎?四周的村子也有收獲。

磨豆腐、做木工、種菜、養(yǎng)雞,這些事對于村民來說,原來只是生計和收入。而現(xiàn)在,九渡河小學的一個邀請,讓他們成了老師。

你可以想象,他們的生命被這個新身份點燃了,這在鄉(xiāng)土社會是何等的榮耀。

我和他們中的一些人聊過,他們跟我說,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熱愛這門手藝。

你看,不僅是學校有了資源,周邊的村子,周邊的人,也因此被照亮,有了光彩。學校和村子之間的關(guān)系,也因此被改善了。

有一句非洲諺語說:養(yǎng)大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子。學習成長這件事,和周邊的環(huán)境、和社區(qū)是一體的。

九渡河小學,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在社區(qū)里長大,整個社區(qū)滋養(yǎng)孩子,而孩子給社區(qū)帶來希望。這個良性的教育圖景,我們在九渡河和它周邊的土地上看到了。

我在九渡河小學大門口,看到了墻上寫的校訓,其中有兩句:“腳下有根,眼里有光。”

為什么眼里有光?因為孩子是在解決具體的問題,眼里的光是因為他們真的在找答案。根在哪里?根就在附近的村子里,在附近的人那里。

所以教育專家沈祖蕓說了這么一句話,教育資源其實無處不在。資源就在你身邊。

— 3 —

假設你是青海一個光伏電站的廠長,因為當?shù)仫L沙大,經(jīng)常小石子吹起來,造成光伏板破損率比較高,你作為廠長,你怎么把這個指標控制好?

青海塔拉灘光伏電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那怎么防止風沙呢?解決方案是種草固沙。草一長出來,光伏電板容易磨損報廢的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因為光伏板得定期清洗,水流到了板子下面的草上,光伏板又遮蔽著陽光,給牧草創(chuàng)造了完美的生長環(huán)境,牧草瘋長,甚至遮蔽了光伏電板。

這下怎么辦?人工除草?電廠很大啊,54平方公里,成本太高了。

工作人員的辦法是,既然是草,那就放羊入場吃吧!就這樣,一個高科技的發(fā)電站,入場了2000多只羊。效果很好,除草的效率非常高,羊吃得也很開心,胖乎乎的。

問題是:羊群總是專在一個地方吃,眼見土地又有被吃禿的趨勢,于是工作人員規(guī)劃出了放羊路線,請牧民來到光伏電廠放羊,羊吃不到的地方就請牧民們手動除草,工資另算。

好了,原本這里只是一個高科技光伏發(fā)電,結(jié)果因為發(fā)生問題,解決問題,解決方案又帶來新的問題,接著解決問題,順便改善了荒漠化,又發(fā)展了當?shù)氐酿B(yǎng)殖事業(yè),還給牧民扶了貧,一舉四得。

所以你看,還是前面說的,想要解決問題,別忘了,資源可能就在你身邊。

— 4 —

接下來這個故事來自我們得到大學成都校區(qū)5期的一個同學,他叫蔡平。幾年前,他是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的一名邊境警察。他所在的亞熱派出所僅有13個人,卻管著相當于六萬七千多個足球場大小的面積。

邊防警察嘛,要執(zhí)行公務,制止偷渡、走私、越過邊境線的情況,那么地廣人稀的地方,沒有當?shù)啬撩竦膸椭遣豢赡艿摹?/p>

那怎么去團結(jié)牧民呢?且不說文化隔閡非常嚴重,雙方就連語言都說不通。

那怎么辦呢?邊防警察的辦法竟然是:種樹!他們一群邊防警察,想盡辦法,在青藏高原上,種活了兩棵樹。

你可能會想,種兩棵樹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你想,那可是在5300米的青藏高原上,全是高山凍土,很多牧民祖祖輩輩都沒有見過一棵樹。

這樹一種,就是四五年,四五年都失敗了。樹經(jīng)常是夏天活著,冬天就死了。終于在第五年的夏天,他們發(fā)現(xiàn),在眾多試種的樹苗里,有兩棵種在扎東寺的高山柳樹沒有死!

扎東寺是前往阿里神山朝拜的必經(jīng)之路,老百姓現(xiàn)在只要一進廟里,就會看到這兩顆樹。

對于當?shù)啬撩駚碚f,這就是一個奇跡啊。這些邊防警察做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能在自己生命當中,實現(xiàn)奇跡的人,當然,就有了威信。

樹種活不久,就開始有牧民自愿加入邊防警察的防護隊伍,警民一同破獲了很多起偷越邊境和走私的案件。

你會發(fā)現(xiàn),正如投資家蘇世民所說的那樣:“處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guān)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于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

你解決了身邊的人的問題,他們就成了你解決自己問題的資源。

— 5 —

帶著這個思路,這幾年我們干了一件還挺讓我們驕傲的事,這個項目就是得到大學。你想,如果你是一個干事兒的人,平時你都沉浸在解決自己的問題當中,如果你遇到了難題,你自己解決不了,怎么辦?

得到大學的打法就是不要向遠處找答案,而是把這個城市里各行各業(yè)的實干家都找到,讓這些實干家聚在一起,彼此貢獻問題,彼此互為解決方案。

得到大學不是一個小部分成功者的俱樂部,它是一個正在干事的人的共同體。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同學的多樣性。

你在自己的班級里,大概率會遇到這樣的同學:公務員、教師、工程師、科學家、藝術(shù)家、演員、創(chuàng)業(yè)者、設計師、醫(yī)生、律師……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的平均年齡35歲,都正是干事的時候。

到今天為止,得到大學已經(jīng)聚集了9300名校友。想加入這個解決問題的網(wǎng)絡,成為這個實干家共同體的一員。得到大學,終身學習者的俱樂部歡迎你們。

— 6 —

上面這三個故事,有一個共同的內(nèi)核:不遠求。

我們這代人,往往習慣于把目光投向遠方,做一個宏大的計劃,然后用四面八方海量的資源去堆出一個奇跡。但是,2020年,一場疫情來了,逼著我們把注意力收回到我們的身邊。

這一年,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花了更多的心思嘗試在一個小區(qū)里解決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體育館可以變成方艙,原來汽車廠可以生產(chǎn)口罩,原來解決問題的資源就在身邊。

這也許是"長大以后"才會有的視角吧。

大人的責任,就是不論資源多么有限,擺在面前的問題總得去解決。那句話大家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何帆老師在今年的《變量3》那本書里,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提醒,當你真的準備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應該把自己想象為“變形金剛”。

沒錯,當挑戰(zhàn)清晰地出現(xiàn)的時候,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你自己就是變形金剛,資源就在你的附近,甚至就在你的身上,資源的變形可能無限多。資源的創(chuàng)新空間無窮大。

第七部分:新變量

— 1 —

我們這代人有一個特別奇妙的體驗:一個趨勢,當它剛冒頭的時候,特別不起眼。但是,當它真的長大以后,很多人又后悔沒有上車。

還記得十年前勸你買房的人嗎?如果你當初愛答不理,那你現(xiàn)在可就是高攀不起。類似的事情,在我們這代人過去幾十年的生命中,是不是反復在發(fā)生?

那我們就來利用2020年這最后一點時間,來看看,我們身邊現(xiàn)在有沒有這種看起來很小,將來會變得很大的新變量。

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可能今年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條新聞,中國向世界宣布要在2060年實現(xiàn)“碳中和”。

簡單說,就是到2060年的時候,中國這片國土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下降,即使有排放,排出的部分,也會被植樹造林之類的手段消化掉。

乍一看,這件事特別遙遠。這條新聞在很多人眼前可能一飄也就過去了。畢竟,2060年,40年開外啊,誰知道40年之后怎么樣。

但是,為了準備跨年演講,我還是專門找學者打探了一下,這個目標是咋算出來的?靠譜不靠譜?沒成想,這一問,問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

專家說了,這不是算出來的,這是定出來的,這就是一個戰(zhàn)略決心。先定目標,再拆任務,再看怎么干。

在中國,你說是算出來的靠譜?還是定出來的靠譜?至少,2020年發(fā)生的幾件事都在告訴我們:在中國,先定目標,再拆任務,是一個更靠譜的途徑。

比如,今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帶回了月球的土壤樣本。咱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的??傊?,都是中國人,跟著高興唄。

但是,令人震驚的是,有人翻出了16年前的一張報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整個探月計劃,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叫“繞、落、回”三步走。

但是,假如你回到16年前,看到這個新聞,你怎么想?16年,好遙遠啊。誰知道這16年里會發(fā)生什么?還有多少技術(shù)需要攻克?充滿了不確定。

而且整個計劃也太簡單了吧,就三個字,繞、落、回。感覺就像把大象裝進冰箱里分三步,打開門,裝進去,關(guān)上門。

結(jié)果你猜怎么著?就在此后的16年里,整個計劃被嚴絲合縫、半點不差地執(zhí)行著。今年,完成了?,F(xiàn)在,讓我們再看一眼這三個字,繞、落、回。多么簡單,又是多么堅定。

— 2 —

2020年,中國打贏了扶貧攻堅戰(zhàn)。這事我們都知道,挺偉大,也挺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你從歷史進程中去看這件事,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震驚的視角。

要知道,定下2020扶貧攻堅戰(zhàn)打完這個目標,是哪一年?不過是5年前,2015年啊。那一年,中國仍然有7000多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832個貧困縣。

誰都知道,剩到最后的,一定是最難啃的骨頭。但是5年過去了,我們居然就做到了。

你看,中國人做事,往往就是這樣。先定一個難度極高的目標,高到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但是,一旦實現(xiàn),就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紅利。

有了這個超大目標之后,再匯集一切的資源、人才、精力,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把它實現(xiàn)。萬維鋼老師,

對這種現(xiàn)象,做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概括。他說這叫“奇跡業(yè)”。

好,我們帶著“奇跡業(yè)“的視角,回頭再來看看碳中和這件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不是一個遠在40年后的目標,它是我們這代人生命當中,一個實實在在的大變量。

你信不信它會發(fā)生,這會極大地影響你在未來幾十年的很多選擇。想想你自己面對的那些命題——不管是職業(yè)選擇、投資選擇,還是你孩子面對的專業(yè)選擇,你來感受一下,未來40年的變化,將在何種程度上,讓你的選擇發(fā)生偏轉(zhuǎn)。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xiàn)碳中和。那么,核能的裝機容量是現(xiàn)在的5倍,風電的裝機容量是現(xiàn)在的12倍,而太陽能會是現(xiàn)在的70倍。一個巨大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空間打開了。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xiàn)碳中和。那意味著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所有的燃油車,都將退出歷史。那么大的汽車產(chǎn)業(yè),將完全換一套產(chǎn)業(yè)鏈,換一套規(guī)則和玩法,重來一遍。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xiàn)碳中和。那意味著中國的森林一年生長量要達到10億立方米,這比現(xiàn)在翻了一倍啊,森林覆蓋率要穩(wěn)定在26%以上,中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會發(fā)生一次飛躍。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xiàn)碳中和。那意味著整個的中國中西部地區(qū),會成為最主要的能源輸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區(qū)的價值、在中國經(jīng)濟版圖上的角色,會被重新定義。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xiàn)碳中和。那意味著中國會擺脫對外部能源進口的依賴。所謂的馬六甲困境,也就是能源運輸卡脖子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中國的國際地緣政治環(huán)境,也會迎來一個新局面。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xiàn)碳中和。中國的能源產(chǎn)業(yè),將從資源屬性,切換到制造業(yè)屬性。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制造業(yè)啊,那是中國人的基本功,到了咱們的主場啊。

憑借制造業(yè)那個可以不斷優(yōu)化,持續(xù)迭代,效率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的特性,將釋放一個多么巨大的經(jīng)濟增長空間。你信,還是不信?

請注意,這是一副攤在桌上的明牌。我們這代人全部都在牌桌上。40年之后,我87歲,我其實挺有信心我還能看到這一天。而今年出生的孩子,那個時候正當40,風華正茂。他們這一生,注定會被這個新變量影響。

除了碳中和,我們身邊這樣的變量到處都是。

比如,自動駕駛,你信不信它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實用技術(shù)?再比如,數(shù)字貨幣,你信不信它在不久的將來會完成普及?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么,這些變量都對我們這代人的生活產(chǎn)生山呼海嘯般的影響。

你要是讓我選擇,我選擇信。我選擇堅定地想象一個變量長大以后的樣子。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

2021,值得期待。

第八部分:尾聲

— 1 —

作為一名知識服務者,別的忙也幫不上,得到的使命是“讓知識成為每個人的力量”。所以,在這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我代表得到App送給大家一份禮物。

我們公司的CEO脫不花為大家做了一門課程,叫做《怎樣成為高效學習的人》,這門課把我們這幾年從各路高手身上看到的那些高效的學習方式做了一個歸納,希望對你有用。

最后,跟大家分享幾個今年我特別受啟發(fā)、受震動的時刻。

我是有個習慣,有些看不懂的現(xiàn)象,要定期向朋友們請教請教。

今年,螺螄粉突然躥紅。我就好奇去跟投資人李豐請教他們是不是有什么做得特別好的地方?

他說,嗨,這事要真分析起來,原因可多了。你可以說,是因為柳州市政府的長期努力,產(chǎn)業(yè)鏈工業(yè)化成熟了;你可以說是因為老百姓口味的變化,想吃點新鮮的、奇怪的、還原度高的東西。

但你有沒有想過,還有一個原因更有解釋力?這兩年,外賣補貼取消了。

一頓外賣,從十幾塊變成了二三十。而對消費者來說,你要么吃二三十的外賣,要么吃三五塊錢的方便面。這就導致出現(xiàn)了一個空白區(qū)間,也就是那些價格在十塊左右,品質(zhì)又能媲美外賣的產(chǎn)品。

一盒螺螄粉大概十幾塊錢,剛好滿足這個條件。說白了,螺獅粉的崛起,也許只是因為中國市場的板塊擾動,突然裂開了一個空間,給它機會,讓它長了出來。也許就這么簡單。

和李豐的這次談話,提醒了我一個特別重要的事:看待一個現(xiàn)象的時候,對因果關(guān)系的追尋,要保持謙卑。

世界足夠復雜,不是用單一因果關(guān)系能描述的,所以,每當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結(jié)論,我都應該問自己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 2 —

今年我的第二個啟發(fā)時刻是跟中國大媽有關(guān)的。過去提起中國大媽,很多人只想到廣場舞,各地旅游景點的拍照狂人。但是今年,媒體界的前輩,張力奮老師,給我開了個腦洞。

有一年,他陪父親在歐洲坐游輪觀光,碰到健身房里有一群60多歲的中國大媽正在擺弄跑步機。因為不知道怎么操作,一位大媽突然從跑步機上摔下來。張力奮老師趕緊跑上前,想扶她起來。

但是,大媽只是拍了拍衣服,馬上站起來,像沒事人一樣,熱情地招呼同伴上去試一試。那真叫天地無畏。旅行中你如果遇到這樣的中國大媽,你會怎么看?是不是還覺得有點尷尬?

但是張力奮老師換了個視角,他這樣描述中國大媽:“少年時學業(yè)荒廢,年輕時經(jīng)受磨難,下鄉(xiāng)插過隊,中年剛過下崗失業(yè),承擔家務,養(yǎng)兒育女,贍養(yǎng)老人。

她們生存力極強,甘冒風險,甚至不知風險為何物。與丈夫相比,她們霸氣、強悍,將埋怨與坎坷煉成了無所畏懼,神經(jīng)粗壯,超常樂觀。她們文化雖低,不通英文,卻是到外面世界看看愿望最強烈的中國人。”

怎么樣?你有沒有從中讀出一種不一樣的中國大媽?我知道,這仍然只是一個側(cè)面。她們一定還有更多的、更動人、更令人驚喜的模樣。

這段話對我影響很大,它時刻提醒我,每當我對事情有一個負面看法,可能只是因為我缺乏一個建設性的視角。

— 3 —

第三個特別重要的啟發(fā)時刻來自我的一個同事馬想。

有一天,他突然悄咪咪地跟我說,他要結(jié)婚了,我第一反應肯定是恭喜啊。結(jié)果,他愁眉苦臉地說,其實我沒想好要不要結(jié)婚,我還年輕,但是出于各方面的壓力,這婚好像不結(jié)不行了。

我一想,這不行啊,作為老大哥,我難道不得搭救他一把嗎?于是,我趕緊就撲上去一個勁兒地勸他:“馬想啊馬想你得想啊,沒想好就千萬不要結(jié)啊,婚姻對人的生活質(zhì)量影響特別大,一定要慎重,不能被迫……”

我勸了半個小時,最后,我給了他一個這輩子我覺得最重要的人生建議:“我的經(jīng)驗是這樣,你不要想對方的優(yōu)點,你得想想對方的缺點,你想想,如果那個缺點,她這一輩子都改不了,你能不能接受?如果你能接受,你再做決定。”

他眉頭緊鎖地說,這姑娘的確有缺點。我趕緊問,啥缺點?馬想說,缺點就是她對我太好了。

草率了,幼稚了,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有"凡爾賽文學"這個詞兒。氣得我摔門而出,特別崩潰——好嘛,我掏心掏肺說半天,原來你是來給我撒狗糧的。

我越想越氣,大半夜我給脫不花發(fā)了一條微信說,以后你要再發(fā)現(xiàn)我在別人沒有明確求助的情況下,主動給別人提建議,你就抽我。

這事兒你聽起來挺搞笑的,但是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教訓:每當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過來人的時候,就得想想人家讓我過來了嗎。

— 4 —

三個啟發(fā)時刻都講完了,其實說的是一回事。

第一件事說的是,不要給別人輕易下結(jié)論。

第二件事說的是,尤其不要隨便給別人下負面結(jié)論。

第三件事說的是,就算帶著純?nèi)坏纳埔?,也不要輕易對他人下結(jié)論。

這是一個人長大以后才會有的反思。但是,長大也不意味著失去了鋒芒。

我今年找到了一個特別好的姿勢,長大以后該有的姿勢,那就是:“我有一個啟發(fā)。”

“我有一個啟發(fā)”,它意味著,你把力量指向自己,你帶著自己的問題找尋自己的答案,你跟世界是和解的,但你并沒有饒過自己,你在不斷地給自己出題。

其實,它的關(guān)鍵點只有一個: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給人出卷子,而我們做的這張卷子上,有沒有我給自己出的題目?

過去一年,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受,每每一覺醒來都要感慨:“今天又見證了歷史。”但是如果,我們每天都在"見證歷史",那就意味著,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力全部投放在了發(fā)感慨、作結(jié)論上面。

那我們自己的題目呢?沒有自己的題目,我們怎么可能受到啟發(fā)呢?

— 5 —

2020年終于過去了。

如果跳到20年之后,再來回看這一年,一定會發(fā)生一個有趣的視角翻轉(zhuǎn)。2020年讓我們大吃一驚的那些事件,會往后退,成了一面生命的背景墻而已。

而那些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才決定了我們生命中2020的樣子。

也許是我們的某項手藝精進了,也許是我們和某些人的關(guān)系發(fā)展了,也許是我們的視野擴大了,也許是我們在自己關(guān)心的事業(yè)中的貢獻增長了。

此時此刻,我知道我的卷子上,就有好多題目:

明年我的女兒就上小學了,我怎么能幫我的女兒做好上學的準備?

我今年48歲了,怎么能再多帶幾個學生,讓更多年輕人能加入這一行?

這一次我給你講了九渡河小學,下一次我再站到臺上能告訴你什么樣有趣的創(chuàng)新?

我去年植發(fā)了,今年要不要把近視眼手術(shù)做了?這事兒得跟家里人抽空討論一下。

2021,我們都知道,必然還將會是波瀾壯闊的一年。不知道世界會給我們出一張什么樣的卷子。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得有自己的題目。

是些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在造就時光中的我們。當我們把所有"我輩中人"的題目聚在一起,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樣子,也是我們這代人面對世界的方式。

用什么心境開始我輩中人的202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卷子。這讓我想起了作家E·B·懷特的那句話,這句話特別簡單,但是當我們面對大變局的時代,這句話可能表達了一種最佳的態(tài)度:面對復雜,保持歡喜。

時間的朋友,我們明年再見。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